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举办学术沙龙(第13期)
2022年8月27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主办的第13期学术沙龙活动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为“时代浪潮下的现实主义”,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刘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杨原副研究员以及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于海洋教授应邀担任主讲嘉宾。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及国内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共100余人参与本次活动。
刘丰教授围绕“国际关系理论的适用性及其评价问题”议题,从方法论的层面探讨如何有效检验理论的解释力。对现实主义解释力的质疑,包括现实主义不能解释冷战的终结、制衡缺位等问题以及全球化浪潮与现实主义逻辑相背。刘丰教授分析了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评判标准,尤其是其中的核心评价标准,即解释力是第一原则。他认为是具体的可检验的命题、在适用范围内检验、系统的检验、用过去的事实检验是有效的检验。刘丰教授强调所有经验性理论都需要通过检验来评估解释力,评估解释力需要进行严格设计。
宋伟教授围绕“现实主义的解释力:历史和现实”议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理解现实主义的解释力。宋伟教授首先介绍了现实主义解释力的两个来源,即理性主义范式和无政府状态下实力对比是第一制约因素。冷战结束后现实主义仍然有自己强大的解释力,自由主义理念的黄金时代背后实际上有现实主义的结构性因素的支撑。宋伟教授强调现实主义从未远去,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未失去解释力,但是不能过分的夸大现实主义的解释力。
杨原副研究员围绕“现实主义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议题展开讨论。他认为现实主义持久的影响力就在于它的现实性,即现实主义能够很好的关照现实和解释现实,目前国际政治现实贴近现实主义的预期。但是现实性背后存在着非现实性,国际政治在结果层面是贴近现实主义的,在本质层面现实主义与现实之间还是存在张力的,杨原副研究员强调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国际关系理论依旧存在发展空间。
于海洋教授围绕“现实主义再思考:关注人性还是权力”议题,探讨有关现实主义的重心究竟在哪里的问题。他从当前的时代为什么需要重新重视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能不能解释时代出现的冲突的问题入手,认为现实主义的回归是自由主义的愿景和实践失败的结果,可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也不能满足解释时代重要命题的需要。当遇到现实主义解释力的问题,要回归到现实主义如何产生的问题上。权力、利益与理性都是服务于人性恶的一种功能性变量,而不能成为现实主义的本身,人性的力量远远大于理性和权力。他强调要寻找一种基础更狭窄但是解释力更专注的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重要改造方向。
在互动交流环节,各位学者针对现实主义在竞争性世界的适用、新古典现实主义如何更具有解释力、现实主义中的理性与人性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于海洋教授再次向与会嘉宾致以由衷的感谢,此次学术沙龙圆满结束。